《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年》| 第六十四集 告别“皇粮国税”

2023-09-22

      百集微纪录片《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年》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广电总局、中共江苏省委联合出品,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联合摄制,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承制。是献礼2021年建党100周年的重大主题创作,全片共100集,讲述100个具有重大意义和影响的党史故事。 

该微纪录片采取短小精悍的短视频形式,撷取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复兴历程中的100个重要事件,用100个历史故事反映出百年大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力求以真理的力量、信仰的力量、意志的力量、道德的力量为灵魂,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从而更好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作用,激励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更加自觉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我馆在官微上开辟专栏,对百集微纪录片进行推介,欢迎关注!    


山东省临沭县朱村,有一个档案馆,收藏着全村1953年以来包括农业税在内的所有收支分配档案。


71岁的王经臣,是土生土长的朱村人。多年来,他一直搜集、保管着这批档案资料。

1.jpg

从公元前594年的“初税亩”开始,农业税一直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2006年全面废止《农业税条例》后,在我国历史上实行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我国为什么要取消农业税,告别“皇粮国税”又经历一个怎样的历程呢?


新中国成立之初,农业收入一度占国家财政收入的40%。正是依靠农业“乳汁”的哺育,新中国从“一穷二白”的起点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2.jpg

据统计,从1949年至2000年,农民给国家缴纳了7000多亿公斤粮食。从1949年到2003年,全国累计征收农业税达3945.66亿元。


2004年9月,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指出:综观一些国家工业化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在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把解决好农业、农村 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党中央采取一系列措施减轻农民负担。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场历时多年的农村税费改革拉开大幕。

3.jpg

200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五年内取消农业税。随后,吉林、黑龙江两省先行设立免征农业税改革试点,到2005年底,有28个省份全部免征了农业税。


2004年,农业税已经下降到占全国财政收入不到1%。2005年,全国农业税收入从2004年的232亿元减少至15亿元,全面取消农业税的时机已经成熟。


2005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正式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同日,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46号主席令,宣布全面取消农业税。

4.jpg


附加在农业税上的一系列地方性收费也一并取消。


河北省灵寿县青廉村农民王三妮,自掏腰包铸成“告别田赋鼎”,用特殊的方式表达对取消农业税的喜悦心情。


鼎上的一段铭文这样写道:“我是农民的儿子,祖上几代耕织辈辈纳税。今朝告别了田赋,我要代表农民铸鼎刻铭,告知后人。”

5.jpg

国家还积极构建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五保供养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农民工工伤和医疗等社会保险逐步健全;包括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在内的农村综合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积极进展。


历经数千年风雨沧桑,卸下重负的中国农民喜笑颜开。

6.jpg

      农业税的取消,实实在在减轻了农民负担,又一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此后,反哺农业、统筹城乡、强农惠农富农的步伐不断加快,国家与农民关系实现由取到予的历史性转变。



来源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编排|张咪

校对|张晨昱

审核|蔡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