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郑正秋蔡楚生电影博物馆和 “火焰社”通讯处旧址对外开放(试运营)的公告

2021-12-31

各位观众:

为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检验历史文化保育活化项目的实施效果,经研究决定:我馆下辖的郑正秋蔡楚生电影博物馆和 “火焰社”通信处旧址自2022年1月1日起对公众实行免费开放(试运营)。请有意来馆参观者按照我馆官网、官微的参观预约流程提前进行线上预约。      

根据上级要求,现阶段进馆参观需严格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做到“网上先预约、严控进馆数、配合量体温、出示粤康码、全程戴口罩、保持安全距”,请有意来馆参观者点击微信公众号《入馆须知》了解相关要求,并按指引配合做好来馆参观工作。 

汕头市革命历史博物馆 

2021年12月31日


试运营场馆推介

1.郑正秋蔡楚生电影博物馆

郑正秋蔡楚生电影博物馆,位于汕头市金平区安平路46、48、50、52号,建筑面积1900平方米。其中46号原为集成发绸庄旧址,曾是汕头乃至整个粤东地区规模较大的布料批发、零售行。同时也是中国现实主义电影奠基人、中国进步电影先驱者——蔡楚生电影梦开始的地方,该旧址于2017年6月被汕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市级文保单位。为纪念蔡楚生这位中国现实主义电影奠基人、中国进步电影先驱者,汕头市委、市政府将集成发绸庄旧址修缮开辟为中国进步电影先驱蔡楚生暨潮籍电影名人史迹馆,于2019年1月16日对公众免费开放。2021年4月,展馆进行了扩建和升级更新,增加了展陈面积,丰富了内容和展陈形式,增设了电影体验区。

1640944596237363.jpg


1640944613473693.jpg


1640944959554163.jpg


1640944978759812.jpg


1643270578124912.jpg

整个展览分为《潮籍大师启蒙中国电影》《潮籍星光闪耀中国银幕》《潮籍影坛丰富中国影史》《汕头电影梦工厂》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展现了在中国电影史上写下首部故事片的郑正秋、为中国影坛赢得首个国际大奖的蔡楚生、创办新中国首座电影学院的陈波儿等三位潮籍电影先驱的奋斗历程和艺术成就,彰显了潮汕电影艺术荣耀。第二部分记录了活跃在中国影坛的近70位潮籍电影人、潮籍影坛名人在访谈中留传下来的名言金句及潮籍影人的电影获奖纪录,凸显了潮籍影人和汕头电影在中国银幕的璀璨与辉煌。第三部分通过电影镜头里的汕头到潮剧电影再到汕头百年影院变迁,展现了中国电影史册中属于潮籍地方文化的光辉印迹,使得中国电影史的内容更为丰富多元,也带动了汕头电影事业的繁荣发展。第四部分为互动体验区,运用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为每一位电影艺术爱好者,揭示电影生产创作的神奇奥秘,体验观摩影视作品的生产创作流程,感受电影作为梦幻工厂的动人艺术魅力,开启制造梦幻的光影之旅。展览对于增强城市文化认同、文化自信以及文化自豪感,以及对汕头传承城市文脉和打造城市文化地标,都具有积极而重大的现实意义。


2.“火焰社”通信处旧址

“火焰社”通信处旧址,建于民国,位于汕头市金平区招商一横巷1号,是一栋典型的仿巴洛克式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洋楼,占地面积130.2平方米,建筑面积304平方米。该建筑原为澄海地方检察厅办公地。该建筑是目前全国发现仅存的“火焰社”通信处。

该“火焰社”是潮汕地区最早的新文学团体,成立于1923年,主要成员有许美勋、洪灵菲、戴平方、冯瘦菊、邱玉麟等。“火焰社”汇集了多位主要的潮籍“左联”成员,集中反映了潮籍“左联”成员的进步思想文化活动。“左联”五烈士中唯一的女性冯铿,是冯瘦菊的妹妹,就读于汕头友联中学高中部,她虽然没有正式参加“火焰社”,但经常为《火焰周刊》撰稿,也积极参加“火焰社”活动。该旧址对研究和展示潮汕早期进步文化思想、潮人革命文学以及冯铿、戴平方、洪灵菲等潮籍“左联”成员有重要价值。

1640945092122649.jpg


1643270801202851.jpg


1643270871174536.jpg


1640945130905087.jpg


1640945146549214.jpg


1640945162357034.jpg


旧址经修缮后布设《火焰燃烧,与国同脉——我国早期现代革命文学团体“火焰社”展览》。展览分为“风雷激荡 、与国同脉”、“火焰燃烧、星火燎原”、“沪上烽烟、热血澎湃”三大部分,以左联红色文化为主题,火焰文学社和《火焰周刊》为主线,展示潮汕青年文学作家积极参与新文化运动以及左联烈士冯铿的成长历程,展现潮汕青年文学作家为推动潮汕新思想、新文化、新文学作出的贡献,同时延伸展示二十世纪初汕头报业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