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二谈 | 公正篇

2020-10-30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微信图片_20201126102238.jpg


论公正——公正是照亮社会温暖的阳光

何谓公正?辞海解释为:亦称“公平”。人们从既定概念出发对某种现象的评价。亦指一种被认为是应有的社会状况。反映社会生活中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作用和地位、行为和报应之间的某种相适应关系。公正观念和标准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社会主义的公平观念集中体现在消灭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和按劳分配的原则中。由此可见,公正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表达的是社会层面的公正理念,指的是社会公正地回报个人所作出的牺牲和奉献,恰当地分配社会成员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纵观人类历史,建设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是人们的向往和追求。中华民族历来崇尚社会公正,《礼记》中就曾描写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美好社会。在马克思主义者视野里,“公正”或“公平正义”是未来社会极为重要的特征。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社会虽然较之封建社会进步、公正、合理,但仍然是一个极不公正的社会。马克思说,世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首先是全体劳动者创造的,但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马克思深刻揭露了导致资本主义社会不公正的根本原因是不合理的资本主义制度,只要剥削劳动者、更多地生产剩余价值的资本主义生产目的不变,建立在这种生产方式基础上的社会就一定是剥削制度的社会,这种社会就不可能实现社会公正。可以说,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中处处表现着他对社会公正的向往和追求,时时渗透着社会公正的理念。人类发展的历史表明,公正是人类社会存在的首要原则,是人类文明基本价值的核心和要旨,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根本标志,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把公平和正义作为核心价值取向的社会。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以追求和实现公正为己任。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实现社会公正提供了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特别强调: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建立和遵循公正原则,实现全社会的公正,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把改革发展取得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公正是照亮社会的阳光,它给人温暖、给人力量。人民的社会充满公正的阳光,就一定会更加和谐稳定、更加富有生机活力,就一定能不断发展进步、实现美好梦想。作为凝聚全体人民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必须以公正为价值感召。

微信图片_20201207152358.jpg



来源|中国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