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二谈 | 友善篇

2020-12-03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微信图片_20201126102238.jpg


论友善——友善是践行准则的重要表现, 是立身和发展的根基

何谓友善?辞海释为交好。友善包含善待亲友、他人、社会、自然的意义。善待亲人可以和谐家庭关系;善待他人可以和谐人际关系;善待自然可以形成和谐的生态关系。能否以友善的态度为人处事,不但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同时也体现了社会的和谐程度。

友善是中华民族千百年形成的基本传统美德,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大量关于和谐友善思想的论述。如《论语·学而》中说,“礼之用,和为贵”,强调以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来对待自然、社会和他人,以一种宽广的胸怀来处理各种关系。如《周易》中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表现出一种器量宏大的宽广胸怀。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这一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扬。早在200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就把“团结友善”作为公民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友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个人层面倡导,更加彰显了中国人民倡导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友善共处的关系,营造共建小康、共同富裕的良好氛围,开创整个社会和谐大同的新局面的信心和期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友善,是对人类以往友善理念的继承和发展,友善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价值准则,是建设和谐家园、实现民族梦想的重要精神条件与价值支撑。个人的友善深刻影响着国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现实的人不可能只处于单于的社会关系之中,而总是要结成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人人为善,就会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地方安宁,百业兴旺,国家强盛;人人为恶,或恶人横行,则会邻里纷争,社会混乱,人人自危,百业凋敝,国衰民弱。友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有效化解社会生活的张力、调解社会心态、创建良好的社会环境,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润滑”作用。

毋庸讳言,当下的主流价值准则,正在欲望横流的社会中受着严重的考验,怀疑与猜忌弥漫在我们中间,人之初被老祖宗认定天生存在的那个“善”,似乎正在渐行渐远,人心好像悄悄上了锁,友善的暖流,不时会在失败主义和犬儒意识充斥的世情中受冷遇与遭质疑。因之,我们必须要树立起友善这样的道德价值共识,用一种向上的力量将人拉高,使其挺立,使正气压倒歪风。这种友善,不是空洞的口号,不是虚幻的愿景。因为,没有好人的社会,地球将是一个垃圾场,是群魔乱舞的人间地狱。而友善,是我们活着的念想,是社会的根基!

友善.jpg



来源|中国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