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砂乡青年抗敌同志会活动旧址

2020-12-03

该址位于汕头市金平区金砂北门2号“金砂三房公祠堂”(现为汕头市金砂职校培训部)。1937年8月13日,“汕头青年救亡同志会”成立,简称“汕头青救会”。1938年1月18日,“汕头青年救亡同志会”被改名为“汕头青年抗敌同志会”,简称“青抗会”。后来潮汕各地先后建立了青年抗敌同志会,会员总数12000人以上,在潮汕地区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为了建立自己的武装队伍,1939年3、4月间,汕庵区委着手在汕头市郊金砂乡组建工农武装队伍。自抗战以来,“金砂三房公祠堂”成为周礼平、陈良非等人在此宣传抗日救国活动地点。在周的宣传发动下,组织起金砂乡青年抗敌同志会。周等为了建立起工农武装,他们在该址以办夜校入手,吸收农民和码头工人参加学习,继而以夜校学员和青抗会会员为主体,组织了一支40多人的“金砂乡工农抗日自卫队”。因金砂乡是汕头市郊战略要地,也是直接支援驻军抗敌的地方,中共党组织抽调了富有斗争经验的军事干部黄玉屏、冯志坚到该乡协助训练这支队伍。当时,汕头郊区的金砂、充公、新港、纪厝沿海一带,由国民党保安第五团第三营驻防,营长李平(五华人)黄埔军校出身,是个民族意识和爱国思想较强的军人。由于冯志坚是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生,是他们的师兄,冯亲自出面对保安团金砂乡驻军做统战工作,受到营长及连、排下级军官的尊重。因而金砂乡工农抗日自卫队的训练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营长李平派驻金砂乡的陶泽民排长协助军训。金砂乡自卫队和乡青抗会则发动乡民,帮助驻军构筑工事进行备战,密切了军民关系。后来,当汕头战事爆发时,金砂乡青抗会向当地驻军争取到20多支步枪和一批子弹,武装了自己,成为中共潮汕地方组织建立的第一支抗日游击队。因日军大举进攻,为避免人员伤亡,金砂乡青抗会被迫转移到桑浦山,与汕头市青抗会各路人员汇合,组成一支游击队伍在饶平黄岗一带从事抗日活动。

金砂乡青年抗敌同志会活动旧址.png

旧址景观


来源 |《广东省汕头市革命遗迹》
        中共汕头市委党史研究室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