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十四)

2025-04-03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


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为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深入开展进行,经中共中央批准同意,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开展评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活动。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是无数仁人志士的代表。时值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谨以此篇表达我们对下面这些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的深切缅怀与纪念。

本期向大家介绍的是刘伯坚和刘志丹的故事,欢迎关注。


1743649588871608.jpg

1743649596878924.jpg


简介


刘伯坚


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


男,汉族,四川省平昌县人,中共党员。

  刘伯坚早年曾就读于川东高等师范学校、成都高等师范学堂。1920年赴欧洲勤工俭学。1921年与周恩来、赵世炎等人发起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2年8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中共旅比(利时)支部书记、中共旅欧总支部书记。1923年底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为中共旅莫支部和旅莫共青团负责人。1926年8月回国,按照中共中央指示,应邀在冯玉祥部任国民军第2集团军(原西北军)总政治部副部长。后任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长,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长。1928年,再次被派往苏联学习军事,并出席了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1930年回国到中央苏区,曾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并担任苏区工农红军学校政治部主任。1931年底,参与领导和指挥了国民党第26路军宁都起义,并担任由起义部队改编的红5军团政治部主任。1932年5月至1934年1月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并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在苏区坚持斗争。1935年3月4日,率部队突围时不幸负伤被捕。3月21日,壮烈牺牲,时年40岁。


刘志丹


群众领袖民族英雄


男,汉族,陕西省保安县人,中共党员。

  刘志丹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春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受党指派进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大革命时期,积极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4月,参与领导渭华起义,任西北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主席。后在陕甘边开展兵运工作。1931年10月,和谢子长等组建西北反帝同盟军,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边游击队,任副总指挥、总指挥,开辟以照金、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苏区。此后,相继任陕甘边红军临时指挥部副总指挥兼参谋长、红26军42师师长、中共陕甘边军事委员会主席、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把陕北、陕甘边两块苏区连成一片,成为中共中央和各路北上抗日红军长征之后的落脚点。1935年9月,刘志丹任合编后的红15军团副军团长兼参谋长,参与指挥劳山战役。后任北路军总指挥兼第28军军长、中共中央所在地瓦窑堡警备司令。刘志丹经常教育部队顾全大局,绝对服从中共中央的领导和调遣。在他的影响下,陕北红军与中央红军团结一致,共同对敌。1936年,刘志丹率红28军参加东征战役,挺进晋西北,屡克敌军。4月14日在中阳县三交镇战斗中牺牲。为纪念他,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将保安县改名为志丹县。



编排|吴彦婷

校对|吴彦婷

初审|蔡文斌

终审|石瑞琼